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[扒B福利社]雅俗共赏的戏曲艺术——黄梅戏[9P]
本頁主題: [扒B福利社]雅俗共赏的戏曲艺术——黄梅戏[9P]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扒B娃娃


級別:精靈王 ( 12 )
發帖:4612
威望:2014 點
金錢:72222 USD
貢獻:6298 點
註冊:2013-08-03
認證: 技術區認證會員
2023-12-24

[扒B福利社]雅俗共赏的戏曲艺术——黄梅戏[9P]

以下资源均可以不用下载在线观看,也可以下载收藏~
建议追求高质量观看体验者,最好下载下来用播放器外挂字幕!
敏感资源,最好下载为了给新资源让路,部分帖子资源可能会失效,请站短我补链

PS:搜索扒B福利社你会发现更多~



【资源名称】:黄梅戏经典曲目
【资源类型】:视频
【有无字幕】:有字幕
【资源大小】:约175G
【资源预览】:海报、截图
【资源描述】:黄梅戏经典曲目174个,都是高清版本,适合收藏

黄梅戏,原名黄梅调、采茶戏等,一说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,另有一说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。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。黄梅戏与京剧、越剧、评剧 、豫剧并称"中国五大戏曲剧种"。


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,唱腔淳朴流畅,以明快抒情见长,具有丰富的表现力;表演质朴细致,以真实活泼著称。


●黄梅戏的发展流变
湖北黄梅县的气候和地形条件适宜种茶,茶农们一边劳作一边吟唱山歌小调,或独自抒情,或彼此唱和,于是产生了采茶调。黄梅县地处长江北岸,历史上水患接连不断,清末采茶调随着灾民们的迁徙来到毗邻的安徽怀宁地区。在这里,采茶调受到当地戏曲青阳腔、徽调的影响,与莲湘、高跷、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,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,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,又在吸收罗汉桩、青阳腔、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本戏。本戏即大戏,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较多的出场人物,往往连台演出。本戏的出现,标志着黄梅戏剧种最终形成。
民国初年,黄梅戏的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,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。在此之前,黄梅戏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安庆境内的农村地区。1931年,黄梅戏艺人创建了“新舞台”和“爱仁戏院”两个黄梅戏剧院,黄梅戏借此在安庆市迅速发展。自1933年起,一些黄梅戏艺人试着组班在上海登台演出,虽然当时反响平平,但上海的南北戏曲使他们耳目一新,受到越剧、扬剧、淮剧和评剧的影响,黄梅戏演出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完善,不仅编排、移植了一批新剧目,又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,使之更加明快、流畅。表演方面,吸收融汇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,丰富了表现手段。其它如服装、化妆和舞台设置等,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。
建国之后,逐渐发展成熟的黄梅戏更是从鄂皖赣地区走向了全国各地。1952年,黄梅戏艺人带着《打猪草》《蓝桥会》等剧目到上海演出,让上海观众感受到了黄梅戏淳朴、欢快的艺术趣味,被盛赞为“田园牧歌,泥土芳香”。1954年,华东戏曲观摩会演上,严凤英出演的《天仙配》再次赢得广泛好评。1956年,《天仙配》被搬上银幕并在全国上映,立即引起强烈的轰动效应,这部影片甚至在港台和海外都有可观的票房收入。此后,中青代演员韩再芬、吴琼等人也活跃在戏曲舞台和影视银幕上,广受观众注目。2006年,黄梅戏入选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
● 黄梅戏的表演形式
黄梅戏角色行当包括正旦、正生、小旦、小生、花旦、小丑、老旦、老生、花脸、刀马旦、武二花等行。虽有分工,但并无严格限制,演员常可兼扮他行。
黄梅戏唱腔属板式变化体,有花腔、彩腔、主调三大腔系。花腔以演小戏为主,其曲调和表演形式活泼欢快,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。彩腔,也称打彩调,黄梅戏班职业化后,因常被演员用来向观众“讨彩”而得名,在花腔小戏中曾广泛使用。主调,又称正腔,是传统正本大戏里常用的唱腔,分为平词、火攻、二行、三行等。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,曲调严肃庄重、优美大方,常用于大段叙述、抒情。


在音乐伴奏上,黄梅戏早期演出为“三打七唱”,即由三人演奏打击乐并参加帮腔、七人演唱。堂鼓一人兼奏竹根节和钹,坐草台正中;小锣一人,坐上场门外内侧;大锣一人,站在上场门外侧。到20世纪30年代,伴奏除打击乐器外,又尝试用京胡托腔,还有人试用高胡和二胡伴奏,建国后,确立由高胡作为主奏乐器的形式,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、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。
● 黄梅戏的经典曲目
黄梅戏的剧目大多带有浓厚生活气息,因其“生于乡野、长于乡野”的渊源,戏本故事多取材于底层民众日常生活以及民间流传故事,戏文往往通俗易懂,掺杂方言和俗语等乡土特色,表达劳动人民质朴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《天仙配》《女驸马》《牛郎织女》《夫妻观灯》《打猪草》《纺棉纱》等都是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,其中又以《天仙配》和《女驸马》传唱最广、最具代表性。
《天仙配》所演绎的“董永遇仙”这一故事由来已久,讲述的是玉皇大帝见穷苦书生董永卖身葬父,孝心可嘉,于是派七仙女下凡,与之结为“百日姻缘”,百日期满,又返回天庭,原故事核心是宣扬传统孝道。建国后对这一传统剧目进行了改编,将董永由秀才改为农民,将七仙女由“奉旨成婚”改为“思凡下嫁”,董永的身份变成农民,弱化了其卖身葬父的孝行,突出了他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本质,七仙女偷跑下凡是其对自我婚姻的主动选择,是对爱情理想的大胆追求。


《天仙配》全本共有《卖身》《鹊桥》《路遇》《上工》《织绢》《满工》《分别》七场戏,其中尤以《满工》一场中的这一段戏文最为脍炙人口:“树上的鸟儿成双对,绿水青山带笑颜。随手摘下花一朵,我与娘子戴发间。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,夫妻双双把家还。你耕田来我织布,我挑水来你浇园。寒窑虽破能避风雨,夫妻恩爱苦也甜。你我好比鸳鸯鸟,比翼双飞在人间。”这一段对唱,唱出了一对劳苦夫妻通过辛勤劳动终获自由之身的解放感,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,在回归路上,他们放声歌唱,这正顺应了社会上的解放思潮,唱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。


《女驸马》讲述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珍冒死救夫,经历了种种曲折,终于如愿以偿,成就美满姻缘的故事。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、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、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,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、有血有肉的舞台艺术形象。


《女驸马》在黄梅戏传统剧目《双救举》基础上改编而成,因原先此剧的排演都是口传心授,所以一直无成型的文字剧本,文艺工作者根据老艺人左四和的口述本进行整理加工,剧本定稿后,由时白林作曲,严凤英饰演冯素珍。1959年,《女驸马》也被摄制成影片,全国公映后,立即成为《天仙配》的姊妹篇,被称为黄梅戏“双璧”。


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黄梅戏的新发展
随着时代的发展,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,那些曾深受群众喜爱的戏曲艺术逐渐式微,黄梅戏的发展也不容乐观,其传承与保护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。2017年5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国家“十三五”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》中明确提出“利用互联网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”、“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,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”等内容。
歌手慕容晓晓演唱的《黄梅戏》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,将《女驸马》中的经典唱段插入到流行歌曲中,把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结合起来,形式新颖,这首歌曲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到戏曲文化,感受到黄梅戏的魅力。


从清末至今,黄梅戏已走过风雨兼程的一百年,博采众长、兼容并包一直是其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。它在各个发展阶段都体现出了善于吸取和不懈追求的开放特征,彰显出顺时而动、常变常新的生机与活力。《天仙配》和《女驸马》的故事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,成为无法磨灭的记忆,无愧为民族瑰宝!

希望本资源对您有用~   
祝大家观影愉快!
如果您喜欢本资源
欢迎点赞回复支持
再会



下载链接:「黄梅戏经典大合集」
可复制下载链接:
複製代碼
https://www.aliyundrive.com/s/o4hMeXJiFiX


备选链接:「黄梅戏经典大合集」
可复制下载链接:
複製代碼
https://www.aliyundrive.com/s/wDNsgFMjBbc




其他资源请移步下面:

扒B娃娃所有资源贴

奶优所有资源贴





赞(32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.
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07-07 22:50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1(s) x3, 12-18 19:16